ubunu 安装 升级 ollama 离线

去github上下载
https://github.com/ollama/ollama/releases

选择最新的ollama-linux-amd64.tgz 下载

tar -xzvf ollama-linux-amd64.tgz

会在该文件下留下

./bin 和 ./lib

将上面的目录内的文件拷贝到 /usr/local/bin 和/usr/local/lib 上面 如果是更新的话就ok了 ,重启服务即可, 不行就reboot

如果是安装 需要将上面的加入进程

不行你就screen -S ollama 里面,运行./usr/local/bin/ollama

PDF文件分割图片

import fitz  # PyMuPDF
from pathlib import Path

def pdf_to_jpg(pdf_path: str, output_folder: str, dpi: int = 300) -> list[str]:
    """
    将 PDF 的每一页转换为 JPG 图片
    
    参数:
        pdf_path: PDF 文件路径
        output_folder: 输出文件夹路径
        dpi: 图像分辨率(默认 300,越高越清晰但文件越大)
    
    返回:
        生成的 JPG 文件路径列表
    """
    # 打开 PDF 文件
    pdf_document = fitz.open(pdf_path)
    
    # 创建输出文件夹
    output_dir = Path(output_folder)
    output_dir.mkdir(parents=True, exist_ok=True)
    
    # 获取 PDF 文件名(不含后缀)
    pdf_name = Path(pdf_path).stem
    
    output_files = []
    
    print(f"开始转换: {pdf_path}")
    print(f"共 {len(pdf_document)} 页")
    
    # 遍历每一页
    for page_num in range(len(pdf_document)):
        page = pdf_document.load_page(page_num)
        
        # 设置缩放比例 (DPI: 72 是 PDF 默认,300 是打印质量)
        zoom = dpi / 72
        matrix = fitz.Matrix(zoom, zoom)
        
        # 渲染页面为图像
        pix = page.get_pixmap(matrix=matrix, colorspace="RGB")
        
        # 生成输出文件名,例如: document_001.jpg
        output_path = output_dir / f"{pdf_name}_{page_num+1:03d}.jpg"
        
        # 保存为 JPG
        pix.save(str(output_path), "JPEG", jpg_quality=95)
        
        output_files.append(str(output_path))
        print(f"已保存: {output_path}")
    
    pdf_document.close()
    print(f"转换完成!共生成 {len(output_files)} 张图片")
    
    return output_files


# 使用示例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    pdf_path = "1.pdf"
    output_folder = "output_images"
    
    # 转换,使用 300 DPI
    jpg_files = pdf_to_jpg(pdf_path, output_folder, dpi=300)
    
    print("\n生成的文件:")
    for file in jpg_files:
        print(file)

ollama的python SDK使用大模型的OCR

# ollama_vl.py
import ollama

def qwen3_vl_chat(image_path: str, prompt: str) -> None:
    """
    调用本地 Ollama 服务,使用 qwen3-vl:2b 做视觉问答。
    参数:
        image_path: 本地图片路径
        prompt    : 提问文本
    打印:
        模型回复字符串
    """
    with open(image_path, "rb") as f:
        img_bytes = f.read()

    response = ollama.generate(
        model="qwen3-vl:2b-instruct",
        prompt=prompt,
        format='json', 
        images=[img_bytes],   # ollama 库直接支持 bytes 列表
        stream=False,
        options={
            "temperature": 0,     # 最 deterministic
            "top_p": 0.5,         # 可再收紧,也可保留默认
            "top_k": 20,          # 默认即可
            "num_predict": 2048   # 按需限制最大 token 数,防瞎飘
        }
    )
    print(response["response"])


# 简单自测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    qwen3_vl_chat("a.png", "请描述这张图片里有什么")

系统规划师论文相关


一、信息系统规划

1. 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

  • 信息系统发展战略系统框架
  • 组织体系
  • 技术体系
  • 任务体系
  • 资源体系
  • 保障体系

2. 信息系统规划工作要点

  • 内外部需求挖掘
  • 场景化模型分析
  • 深度诊断与评估
  • 整体与专项规划
  • 持续改进

3. 信息系统规划常用方法

  • 战略目标集转移法(SST):将组织战略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
  • 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法(BSP):通过定义管理目标、功能、数据类和信息结构来规划
  • 关键成功因素法(CSF):识别组织关键成功因素及其绩效指标
  • 价值链分析法(VCA):分析价值链关键环节,明确IT支持点
  • Zachman框架:从愿景、现状、目标架构、差距分析、实施计划到持续优化

二、应用系统规划

1. 应用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

  • 生命周期选择
  • 体系结构定义
  • 接口定义
  • 数据定义
  • 构件定义

2. 应用系统规划的主要过程

  • 初步调研
  • 可行性研究
  • 详细调研
  • 系统分析
  • 系统设计

3. 应用系统规划设计的方法

  • 应用系统组合法(APA):通过应用系统清单、评估、分析、优化策略、实施和监测
  • TOGAF:开放组架构框架方法论
  • 面向服务的架构(SOA):基于服务的架构设计方法

三、云资源规划

1. 云资源规划的基本流程

  • 需求收集
  • 资源评估和规划
  • 预算管理
  • 设计与实施
  • 持续优化

2. 计算资源的规划范围

包括需求分析、容量规划、云服务选择、虚拟化策略、安全性考虑、成本效益分析、持续监控和维护

3. 计算资源规划的关键步骤

  • 需求分析
  • 容量规划
  • 云服务选择
  • 虚拟化策略
  • 安全性考虑
  • 成本效益分析
  • 持续监控和维护

4. 存储资源的规划范围

包括存储类型选择、容量规划、数据备份和冗余、性能优化、数据安全和隔离、存储管理和调度

5. 存储资源规划的一般步骤

  • 收集需求
  • 分析和评估存储需求
  • 技术选择
  • 安全规划
  • 容量规划
  • 性能优化
  • 管理和监控
  • 定期评估和调整

四、网络环境规划

1. 网络拓扑

  • 广域网:核心层、汇聚层、接入层三层结构
  • 局域网:星型、环型、总线型等拓扑结构

2. 广域网架构

  • 建设背景、需求分析、项目预算、技术方向、网络拓扑结构设计、IP地址等逻辑资源规划

3. 局域网的架构

重点关注:建设背景、需求分析、项目预算、技术方向、网络拓扑结构设计、IP地址规划、网络安全设计、网管和运维功能设计、机房环境设计、综合布线设计

4. VLan的划分方式

  • 按端口划分
  • 按MAC地址划分
  • 基于网络层协议划分
  • 根据IP组播划分
  • 按策略划分
  • 按用户定义/非用户授权划分

5. 无线局域网涉及的技术

  • 短距离:Wi-Fi、蓝牙、ZigBee
  • 广域无线:NB-IoT、蜂窝通信技术
  • 规划内容:无线频率、覆盖范围、容量、基站站址、组网规划

五、数据资源规划

1. 数据规划的方法

  • 基于稳定信息过程:定义职能域→业务分析→数据分析→建立标准→构建功能/数据/关联模型
  • 基于稳定信息结构:确定目标→获取初始数据集→建立核心数据集→完善目标数据集→建立信息模型
  • 基于指标能力:决策评估收集→支撑指标分析→指标体系构建→建立数据模型→数据子集融合→一致性检验→评价

2. 基于稳定信息过程的核心步骤

  • 定义职能域
  • 各职能域业务分析
  • 各职能域数据分析
  • 建立领域的数据资源管理基础标准
  • 建立信息系统功能模型
  • 建立信息系统数据模型
  • 建立关联模型

3. 基于稳定信息结构的步骤

  • 确定目标与系统边界
  • 获取初始数据集
  • 建立核心数据集
  • 完善目标数据集
  • 建立信息模型

4. 基于指标能力的步骤

  • 决策评估收集
  • 支撑指标分析
  • 指标体系构建
  • 建立指标数据模型、分析数据集
  • 数据子集融合
  • 核心数据集的一致性检验
  • 核心数据集评价

5. 数据质量活动

  • 定义高质量数据
  • 定义数据质量战略
  • 识别关键数据和业务规则
  • 执行初始数据质量评估
  • 识别改进方向并确定优先排序
  • 定义数据质量改进目标
  • 开发和部署数据质量操作

6. 数据安全活动

  • 识别数据安全需求
  • 制定数据安全制度
  • 定义数据安全细则
  • 评估当前安全风险
  • 实施控制和规程

六、信息安全规划

1. 主要内容

  • 关注利益相关方的安全诉求
  • 信息安全组织体系规划
  •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划
  •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规划
  • 信息安全运营体系规划

七、云原生系统规划

1. 云原生架构规划实施路线图

  • 微服务采用及运行环境容器云平台构建
  • 服务管理和治理
  • 持续交付及安全
  • 自服务敏捷响应基础设施
  • 增强生产环境韧性和安全性

2. 云原生技术架构

  • 服务化架构
  • Mesh化架构
  • Serverless
  • 存储计算分离
  • 分布式事务
  • 可观测架构(Logging、Tracing、Metrics)
  • 事件驱动架构

八、信息系统服务管理

1. 规划设计(四要素)

  • 人员:岗位和职责、绩效、培训
  • 资源:服务工具、服务台、备件库、知识库
  • 技术:技术研发、发现问题的技术、解决问题的技术
  • 过程:服务级别、报告、事件、问题、配置、变更、发布、信息安全管理

2. 业务关系管理

  • 客户关系:定期沟通、日常沟通、高层拜访、投诉管理、表扬管理、满意度调查、增值服务
  • 供应商关系:选择/推荐、审核管理、协调、争议处理、支持合同管理
  • 第三方关系:定期沟通、信息收集分享、关系协调、配合支持工作

3. 服务营销

  • 启动阶段:营销准备、营销计划
  • 调研交流:需求调研、解决方案
  • 能力展示:产品展示、持续沟通
  • 服务达成:达成服务协议、持续服务

4. 服务成本

  • 预算:识别收支项、划分执行阶段、形成预算表
  • 核算:掌握收支盈亏、调整资源分配、寻找改进方法、提高预算准确性
  • 结算:项目投入产出比、投资回报率、单位人均产出

5. 服务移交

  • 文件信息移交
  • 知识移交
  • 技能移交
  • 基线移交
  • 模拟环境移交

6. 服务测量(四要素)

  • 人员:培训、招聘、绩效、储备、岗位职责、工作量管理
  • 资源:工具功能匹配、使用手册验证、健康状态监控;服务台接听率、派单准确率等;备件盘点、损坏率、命中率;知识积累数量、利用率、更新率
  • 技术:研发规划、成果、SOP统计、应急预案统计、监控点统计
  • 过程:服务级别、事件、问题、变更发布、配置统计分析

7. 服务改进(四要素)

  • 人员:改善管理体制、提高素质、调整储备比例、调整人员岗位结构
  • 资源:保障资源支撑、完善IT工具、优化服务台/知识库/备件库管理制度
  • 技术:研发计划重规划、成果优化、完善文档、改进应急预案、更新监控指标
  • 过程:完善现有过程、建立新过程、调整考核指标、提升服务形象、提供新服务

8. 服务质量

  • 管理活动:质量策划、检查、改进
  • 实施形式:项目质量保证、用户满意度管理、客户投诉管理、日常检查、质量文化教育、体系内审及管审
  • 客户回顾:合同执行、目标达成、绩效成果、满意度、服务范围、业务需求变化、问题及行动计划
  • 团队回顾:工作计划、疑难工单、未解决工单、工作简报、问题回顾、KPI总结、下周期计划